尋找工作的意義

small2kuo
Apr 8, 2022

--

最近與一位許久不見的友人 Y 聊天,我們在討論他對所謂「職涯」的焦慮。

友人 Y 剛轉職成工程師一兩年,現在工作環境良好,待遇也不錯,其實沒什麼可挑剔的。但偶爾與一些在著名大公司的朋友們聚餐聊天,不免都會羨慕他們的生活跟待遇。再加上因為 Y 剛轉職,所以同樣年齡層的朋友們,無論是待在原本他的工作領域的,還是一開始就是工程師的,都已經有一番成就了。在這樣的同儕氛圍之下不免感到有些壓力。 Y 開始思考職涯對他的意義是什麼,他其實也沒什麼特別遠大的抱負,也不是說真的很需要賺很多錢或早點退休,當工程師只是某種「不討厭但也沒有特別有熱誠」的選擇。

聊完天後,我問自己對我來說「工作的意義」到底是什麼?我查了網路上有沒有書或文章在討論這件事,結論是有一些,但對我也沒特別有啟發性。然後我又嘗試了與我自己對話一陣,想到或許對我來說「工作意義」的答案跟我「人生意義」的答案或許蠻類似的。

對於大部分的人來說,工作的目的是為了賺錢,賺多賺少無所謂只要下班能做自己想做的事。進一步當然如果可以賺快一點然後早點退休更好;也有部分人是想透過工作達到人生「成就」,獲得他人的尊重;也有部分人是單純享受工作本身的內容,所以願意一直做下去;也有人是相信這份工作背後帶來的價值,所以努力的想為世界做出貢獻。

當然這是一個光譜,只是看對你自己來說的價值,哪些是比較重要的因素而已。

身為一個把人生 87% 的時間都投注在工作上的工作狂,如果你問我,工作的目的是什麼。那我會說是為了認識世界,練習如何生活,並且認識自己。

工作是為了認識世界

我成長過程基本上就是蠻標準的社會上的 elite ,一路活在象牙塔裡,跟外部世界有點接觸但又認識不多。所以我可以說,我人生是開始工作之後才慢慢理解世界是怎麼運轉的。慢慢理解到世界上其實有很多各式各樣想想不到的職業與工作內容。也理解到為了讓一個龐大的電商系統可以運作,到底要需要怎麼樣的人力。更多的是以前不曾想過要怎麼解決一個「現實的問題」,因為開始工作後慢慢理解到這些大概是怎麼樣發生的。例如我現在自己架了一個網站,我想跟外部的金流物流服務接洽,應該是要怎麼做才行。

Photo by Amy-Leigh Barnard on Unsplash

還有一個小例子是以前都不知道所謂 B2B 的商業模式是怎樣,畢竟小時候都是站在 customer 的角度來看世界。工作後才理解原來其實這個世界有很大的一部分都是 B2B 的,是我們一般人看不到的部分。

這些以前小時候都覺得是不可能辦到的事,或想像不到的地方,現在都覺得世界上凡事都沒什麼不可能,只要你想去做。雖然我也是從來沒想過要創業,但我大概可以「想像」從零開始的一個企業會有哪些要處理的事情。而世界的運轉其實就是靠著一個一個這些小型大型企業慢慢建立起來的。

工作是為了練習如何好好生活

我從小就是個 soft skill 巨爛,做事不太安排計畫的人。時間管理也做的非常差,也不太會跟人溝通,人生更也不曾制定什麼遠大的目標。我猜或許大部分的人跟我差不多或者比我好一些(至少制定讀書計畫上我想很多人小時候就做的比我好百倍了)。

這些生活瑣事當然處理不好也沒什麼關係,很多人可能也是這樣就過了一生也沒什麼不好。開始工作之後,基於一個求好心切的心態,所以我慢慢理解到這些難以量化或看起來的小事,其實會在各個地方造成自己的不便。因而開始思考要怎麼樣改進這些技能。

Photo by Renáta-Adrienn on Unsplash

舉個時間管理的例子來說,因為工作事情越來越多之後就開始覺得各種時間不夠用,因而開始嘗試各式各樣的時間管理方法。就結論來說,我在看來「把事情分優先度」,其實是對我來說最好的時間管理方法。捨棄相對不重要的事情,專注在做重要的事情,比起把瑣碎的時間好好利用來說有用多了。而這件事不只是在處理工作上的優先度,更是可以應用在生活上。透過在工作上練習「prioritization」與學習「捨棄」,讓我可以把這件事情應用到生活上,獲得想要的更好的生活質量。

再舉個溝通的例子來說,因為身分轉變從 IC(Individual Contributor)變成 leader ,所以原本的溝通方式漸漸的因為效率不彰而不太適用。經過跟我的英文家教的練習,我發現我溝通一個很大的問題是太多 bottom-up 與描述性的句子,導致聽者很難抓到我講話的重點。這個時候我才理解到所謂 top-down 溝通帶來的好處,也剛好跟我的職位是一致的。我不敢說我現在講話總是都非常 structural 的,但是至少我在工作上可以意識到自己與別人講話是以哪種講話方式,也比較知道怎麼樣抓到自己與別人講話的重點。

其實這樣「從工作上引發學習誘因,進而去嘗試改變工作習慣,最終發現可以應用在生活中的例子」不勝枚舉(之後會再專門寫一篇文章跟大家講解 XD)。我某部分熱愛工作的原因,就是因為工作給我帶來了很多很多的啟發機會與練習機會。既然我人生已經投入大量的時間在工作上,我必定要從工作上學到一些事情,而這些事情必須要跟我的生活有所連結才行。

工作是為了認識自己

最後我覺得最重要的一點就是透過工作我更加的認識了自己。知道自己做事背後的動機是什麼,知道自己為什麼對於事情會有各式各樣的反應,也慢慢理解自己是什麼樣子的人,與想成為什麼樣子的人。

當從 IC 轉變成 leader 的時候,我有好一陣子的低潮,不知道當 leader 對我來說的意義是什麼,覺得這不是我想要的生活,我果然還是比較適合當技術人。但後來經過一陣掙扎之後我心態轉換,發現比起 IC 我或許更適合當 manager(詳情見我的 Medium 文章)。原因是因為我覺得我的人生一路走來,想達成的目標就是幫助他人。而 manager 就與這個目標不謀而合。

Photo by Kelly Sikkema on Unsplash

幫助他人看起來似乎是的很簡單的價值,但仔細思考之後它似乎是貫穿我整個職涯與人生的價值。因為比起專研技術能力,思考如何幫助別人成長對我來說更有吸引力。而當我往回看,我發現我之所以能在工作上把事情做好,最大的動力不是單純「想做好事」,更多的是希望能減輕其他人的負擔。應用上來說就是我能多做一點就多做一點。我覺得我背後的想法其實就是覺得:人生很苦,但如果你有餘力,而且也有能力為他人多做一點,能讓別人少受點折磨,那我就願意去做。

例如寄 email 的時候會把連結裡的圖片直接附上,讓人少點一個連結;丟給問別人問題的時候會盡量的把 context 講清楚;有人問我問題即使是問錯人我也會嘗試幫他 refer 給對的人或幫忙轉介問題;在 group channel 裡的問題,我也會盡量的幫忙回應即使我不是負責人;寫 code 的時候也會想是否是可以 generalize 讓後人使用等等。甚至自己蒐集 operators 使用的 use case ,然後開發一個好用的UI讓他們來使用(即使這個其實比較是 PM 的工作而且或許根本不會被當成 priority )。更有很多時候覺得挫折或痛苦的時候,我並不是告訴自己是否能從事情本身學到什麼,而是我學到的東西,是否能在未來帶給他人什麼。這也是為什麼我其實很喜歡寫 document ,因為我相信記錄下來的知識是可以幫助到他人的。我後來才知道這件事或許就叫做 inclusion。

我在乎的不是是否做這件事有 credit,也不是能被 promote,或者對我個人成長有沒有幫助,而是我做這件事能不能幫助到大家。

透過工作的機會與自己的對話,我深深理解了我的人生哲學就是如此:「幫助他人成長,成就他人。」而我也想透過工作的方式,幫助我練習更能達成這個目的。

當然,知道自己的人生的志向是什麼,不一定能幫助你在職涯上順風順水,也或許無法幫助你賺大錢,也或許這個志向未來也會更改。但至少我現在可以知道我人生意義為何,知道我工作的意義為何,也不會感到那麼焦慮。

尋找工作的意義

工作本身沒有意義,是你的意義賦予了它意義。

所以回到原本我那個朋友的問題,如果想找到工作的意義是什麼,我自己是覺得或許很難從工作上獲得這個答案。因為問題本質不是工作意義是什麼,而是你人生意義是什麼?因為你的人生意義將會賦予工作意義。

而人生的意義是什麼可能需要靠自己多方嘗試才會知道,發覺意義不會無中生有冒出來,必須要多多經歷才有辦法挖掘。多多反思自己的行為的原因,多多反問自己做事的動機,或許會更有機會找到它。

--

--

small2kuo
small2kuo

Written by small2kuo

曾經以為自己是技術人,但後來發現幫助人才是自己的天職的碼農,深信用愛可以改變世界。曾待過新加坡電商,目前旅居愛爾蘭。兼職Life Coach與Career Mentor。

Responses (1)